首页
中国酒庄网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酒庄网 > 关注 > 正文

消费观察:草本饮料酒风潮正起,怎么看品类命名现象与趋势?

2025-04-28 13:27   浏览量:15967     来源:中国酒庄网

  文/国酒研究所

  品类细分、产品创新,为消费带来活力与动力。Z时代消费主打时尚潮、体验感、情绪价值。酒业如何守正创新,不但需要坚守者,更需要奋勇者、先知先觉者。

  近年,来自大自然的本草以及本草系列饮料,频频出现在消费端,食药同源养生价值被大众重新认知。

  《本草纲目》天下皆知。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呕心沥血成就的伟大医药学著作,全书收录药物1518种,增收药物374种,共计1892种,其中植物1195种。该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世界文化瑰宝。

  当白酒遇上草本,“草本白酒”、“草本酱酒”等产品品类出现,“露酒”标签到底是束缚,还是真相?消费者对于白酒和露酒的认知能否被正确引导?这场所谓从“边缘”到“主流”的变革,如何能走的更远?草本酒如何融入年轻群体消费市场,传统高度酒又如何向低度浅醉微醺破局?

  草本酒,是什么酒?

  随着白酒行业转型调整、消费需求升级,酒企们开始纷纷探索新的增长路径来提升品牌优势,进而实现战略突围,其中对产品品类的开拓与细分就是一大焦点。加之“健康”“微醺”“个性化”等趋向,草本入酒便成为了健康白酒的新发现。

  2002年起开始探索研发,劲牌公司很早就捕捉到了这种趋势,提前谋篇布局,凭借毛铺草本酒逐步发展成为草本白酒的代表。2013年,毛铺草本酒正式上市。后来又推出定位中高端系列的毛铺草本年份酒。

  据了解,毛铺草本酒以优质纯粮白酒为基酒,添加了苦荞麦、葛根、枸杞子、桑叶、针叶樱桃果等草本活性成分,能够提高肝脏细胞的活性,达到“代谢快、负担小”的效果。劲牌方称,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制药标准做酒”的技术壁垒,凭借“中药科学提取技术”和“微囊包裹工艺”占据技术高地,通过了6300项质量标准和第三方功效验证。

  草本酒实质是露酒的细分品类。露酒是以白酒、黄酒为基酒,加入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或特定食品原辅料或符合相关规定的物质,经浸提或复蒸馏工艺或直接加入从食品中提取的特定成分,制成的具有特定风格的饮料酒。

  我国民间很早就有泡酒的传统习惯。枸杞、人参、灵芝等以及一些特殊功效的中药材直接与白酒浸泡,成为普通家庭日常养生保健、滋补身体的常备饮用酒。

  露酒以地道草本、动本原料和新食品资源为核心原料,很多消费者会将露酒简单地归为“药酒”。工程院院士孙宝国表示,露酒不是药酒,是中华酒文化和中医养生文化的结晶,有益健康是露酒之本,中医养生理念是露酒创新之源,“治未病”是根本遵循。露酒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健康的选择。

  中国酒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露酒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62亿元,收入和利润同比增长已超越黄酒和葡萄酒,成功晋升中国第三大酒种。业内预计,到2030年露酒的市场规模可达2000亿元。

  毛铺草本酒的引领,以及草本酒市场未来的巨大潜力,吸引了众多头部酒企和跨界公司入局,酒业出现“草本热”。

  2023年6月,五粮液推出“五粮本草”新品,该产品以长白山人参为核心原料,融合五粮浓香基酒与十三道萃取工艺。“名酒基因+药食同源”,首次将“五粮”商标赋予非白酒品类,强调“健康属性不伤白酒本质”。

  椰岛推出“草本酱酒”,将贵州酱酒工艺与草本活性稳态萃取技术结合,其策略瞄准“醉得慢、醒酒快”的宴席场景。 

  2025成都春季糖酒会,南酒北参的“福桃三根人参酒”引起行业关注。产品采用东北的优质人参与泸州优质白酒组合,以“3根鲜参+3两泸州老酒+医药级工艺”为标志的产品,主打150ml装适合大众养生需求的口粮酒,亮相市场也得到消费者认同。 

  此外,还有“草本+清香型”、低糖版的汾酒竹叶青,古井推出的亳菊酒;广药集团推出“凌爽草本精酿啤酒”;修正药业开发“草本复方健康酒”,主打降尿酸、助眠功能;国晶酒业将凌云白毫茶与白酒结合打造“茶本酒”等。

  “群雄逐鹿”的局面,层出不穷的草本酒产品,进入大众视野。为拓展酒水市场的发展空间,劲牌创造并积极推动“草本白酒”新品类概念,试图从露酒大品类“独立”出来,切入消费者认知度更高的白酒赛道。

  事实上,很多人对“草本酒”这个名词并不熟悉。当白酒行业的这股“草本”风越吹越烈,作为露酒的细分品类,“草本白酒”之名显得不伦不类,其标准和定义也遭到一些质疑和不解。

  草本酒,如何更出彩?

  2024年10月,劲牌作为第一起草单位,联合20余家企业共同制定的《草本白酒》团体标准(T/CBJ 9103—2024)正式实施。团标中明确,草本白酒是以白酒为酒基,利用可食用或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或符合相关规定)的植物及其制品,经再加工制成的,不直接或间接添加食品添加剂,不改变或基本保持白酒风格的植物类露酒。还明确了草本活性成分≥0.5g/L的技术门槛。

  2022年6月1日实施的新国标(GB/T 15109-2021)中明确规定:白酒baijiu,以粮谷为主要原料,以大曲、小曲、麸曲、酶制剂及酵母等为糖化发酵剂,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勾调而成的蒸馏酒。

  蒸馏酒就是消费者认知的固态粮食酒,所以新国标定义必须以粮谷为原料。就是以高粱、小麦、大麦、豌豆、大米等这些粮谷类为原料酿制的酒。白酒不允许添加非自身发酵产生的呈香呈味和呈色这些物质。

  海南椰岛另辟蹊径发布《草本酱酒(配制酒)企业标准》,规定酱酒基酒年份≥5年,草本成分占比≥1.2%。指标还明确规定“氰化物≤7.5mg/L”,低于GB 2757-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蒸馏酒及其配制酒》标准中“氰化物≤8.0mg/L”的限定。

  成都崇阳古窖酒业以本草香型白酒为诉求卖点,传承33味本草制剂入曲的酿酒秘方,推出了“崇阳极本白酒”“崇阳1173白酒”“崇阳1886白酒”等产品,图谋在酒业实现新的突围。

  草本白酒、草本酱酒其实都是归属于露酒大类,因为“草本”跻身白酒之列。然后,如果在名称上五花八门,对于这一新品类的未来,消费者的辨识度、认知度会带来障碍。草本露酒,草本白酒,本草香酒,究竟谁更好记,更有鲜明个性?

  有资深人士表示,“草本白酒”的命名不科学、标准有歧义,在业内都如此模糊白酒和露酒边界的情况下,消费者更是无从辨别,这算是一种常识性错误,也是出于商业目的的误导。是否可以统一将“草本类酒”定义为“草本酒”,前面加企业的品牌名或商标即可。使消费者更能了解不同风味、品牌的不同草本酒特色,也能与十二大香型白酒有明显的品类区别。

  无论从原料、工艺、口感还是价格上,白酒和露酒都存在显著区别。根据“新国标”,白酒被严格定义为“以粮谷为主要原料,以大曲、小曲、麸曲、酶制剂及酵母等为糖化发酵剂,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勾调而成的蒸馏酒”。

  白酒的口感通常较为烈,酒精度高,入口后有强烈的刺激感。而露酒则相对柔和,酒精度较低,口感更细腻,因特定成分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消费的认知虽然不能代表每个人的选择,但也是大多数的看法。白酒更偏向正式场合,露酒更偏向日常饮用。白酒的价格较为昂贵,露酒则相对亲民。

  业界有观点认为,白酒与露酒,草本白酒、草本酱酒与草本露酒,需要保持明确的界定,所谓“不改变或基本保持白酒风格的植物类露酒,可以称为草本白酒”的定义,有些混淆概念,这可能会造成营销混乱、消费信任危机,不利于行业高质量健康地发展。

  在一些草本酒企业看来,“露酒”标签是一种束缚,普通人对“露酒”的概念认知度并不高,这也限制了这类产品的发展空间。要占领用户心智,就是让用户对产品有个清晰而正确的认知。正因如此,更需要做好草本露酒标准,做好推广宣传,进一步提升消费者对草本露酒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这才是长久之计。

  数据显示,2024年露酒市场规模突破600亿元,同比增长18%,远超白酒行业平均增速。通过技术实证突破、消费场景重构、文化价值升级、品鉴体验优化等举措,具备“健康+风味”的双重优势的草本露酒,将有更大的生存空间与商品价值。

  草本潮袭如何聚力成势?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约有40亿人使用草本植物类产品改善健康状况,很多国家都把草本养生视为维护人体健康、改善人体状态的重要选择。

  草本植物在食品饮料中的应用正值热潮,草本植物带来的独特风味和健康养生属性也让很多消费者喜欢,品牌商及制造商也纷纷借助天然草本植物的力量进行革新创变,越来越多草本植物及其提取物成分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饮料等产品中。

  著名咨询公司英敏特发布的“2024趋势洞察:全球都在流行草本研究报告”,对全球86个市场进行调查,涵盖食品饮料新产品、膳食纤维、保健品等领域,结果显示,使用草本成分的新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比例正在逐步上升。2024年初,全球新品中已有40%的创新产品使用了草本成分。

  2025年以来,泰山啤酒陆续推出红豆薏米、东篱菊花、佛手柑、红枣枸杞等4款“东方草本”精酿产品。凭借过硬的产品品质和全新口味带来的新鲜感,“东方草本”系列上市后市场表现和行业评价很好。

  除了饮料市场,诸多零食品牌将市场定位在新一代的消费人群上,在产品中融合草本成分,通过发现新需求、创造新品类和迭代升级产品,实现行业赛道突围。京东健康发布的《Z世代营养消费趋势报告》中,“躺平式健康”是当代年轻人养生的鲜明态度。既要有健康养生的功效,又不愿意放弃食品带来的味觉享受。

  王老吉推出的草本植物蒟蒻果冻,是一款可以吸的凉茶果冻。绿箭推出的草本清润含片糖,有枇杷秋梨和蜂蜜柠檬两种口味。徐福记推出的草本轻冻是一款加营养减负担的健康可吸果冻,产品以草本配方为基础,把梨膏枇杷、罗汉果菊花两种中式草本风味与果冻做了创意搭配。草本魔法围绕灵芝进行创新,推出果冻、咖啡等产品;新锐品牌SHAN宫小膳,在传统人参含片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原切的人参冻干后裹上0蔗糖的黑巧和白巧。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草本植物与天然草药在饮食中的应用。这些天然植物不仅为食物增添了独特的口感和香气,更重要的是,它们蕴含着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效。伴随着以草本为基础的成分创新备受行业关注,加之国潮趋势的推动,正在让传统草本融合新技术和新消费形式展现在消费者面前,为当下健康驱动下的食品、饮料等领域带去新的可能。

  有调查显示,部分消费者对白酒中的添加成分持怀疑态度,“草本酒”如何取得消费者的信任,也是实现市场快速增量的关键。

  国酒研究所认为,本草具有食药同源的独特价值,进入食品饮料产业领域发展的路是光明的路,值得探索的创新路。但是,这条道路通向消费者心智,也还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沉淀。

  只有发现需求才能实现更好发展。品类创新、风味创新、低度创新,潮饮跨界创新,体验场景创新等等,特别要考虑庞大的年轻消费群体对于“微醺”“悦己”“养生”的个性化需求,以及如何制定普及性的产品定价,都值得新思考、新实践。

  草本入酒本是好事,切不可因名称乱象而坏了产业发展的锦绣前程。如统一为“品牌名+草本酒”,是不是更好?这样与新标准的白酒概念有区别,也突出了“草本酒”品类酒的属性。

  目前出现的“草本白酒”、“草本酱酒”、“本草酒”等名称,包括可能会出现的“草本清香”、“草本浓香”、“草本兼香”、“草本威士忌”、“草本黄酒”等等,这是个别企业总想独树一派,实质是为自己企业、为整个产业设置了发展藩篱。

  你怎么看?

  欢迎留言交流。

分享到:
65.1K

上一篇:川酒成都产区·邛崃品牌建设专题活动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