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5 09:48 浏览量:29590 来源:中国酒庄网
夏日的热辣滚烫,依然无法驱散经济消费的“寒冬”,消费的凉意虽袭人,酒业的创新之火却从未熄灭。品类分化、渠道分化、品牌分化,发展路径必然带来多元化。
年轻群体正在成为消费主力,传统白酒如何“投其所好”?“集体焦虑”还是没有找到有效的破局点。从啤酒界“杀”出了一个备受年轻人青睐的细分品类——精酿啤酒,以健康低度、风味多样、场景丰富等优势逆流而上,引得白酒巨头、餐饮连锁、食品品牌等各路跨界玩家争相入场。
当下火热的精酿啤酒赛道,各显神通的背后暗藏着怎样的破局要义?“白+啤”,是白酒消费破局点吗?
啤酒出精酿 引领新风口
对于已然进入成熟期的中国啤酒业而言,消费迭代意味着一场深刻变革的到来。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啤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总产量为3521.3万千升,同比下降0.6%,营业收入更是大幅减少了5.7%。以华润、青岛、燕京、重庆、珠江为代表的五大啤酒品牌占据市场7成份额,尽管稳守基本盘,但面临挑战的行业亟需寻求新的增长路径。
在传统巨头主导下,新人群、新品类、新渠道催生的裂变式创新随之而来。啤酒行业开始从传统规模竞争转向高端化、场景化、数字化的新竞争格局,企业品牌们聚焦差异化创新与精细化运营,将丰富产品类型、拓展消费场景等方式视为突破口。
在此背景下,默默发展多年的精酿啤酒赛道迎来高速增长,白酒巨头、食品品牌、餐饮连锁、茶饮新秀等各路跨界玩家纷纷携资本与资源进场,共同分食这块潜力无限的“大蛋糕”。
从1992年的第一条国产精酿啤酒生产线,到2008年大跃啤酒、南京高大师啤酒公司前身等首批精酿玩家成立,然后在被称为“中国精酿元年”的2012年,全国超20个城市成立精酿啤酒协会,自酿爱好者突破万人规模;再到2022-2024年,精酿大规模进入社交话题场。直至2025年,精酿啤酒成为炙手可热的细分品类,可谓赶上时代的风口。
相关机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精酿啤酒市场规模约680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1040亿元。2025年,中国精酿啤酒渗透率将提升至6.3%,消费量将从2022年的14.3万千升激增至23万千升,复合增长率17%;销售额占比从2020年的6.8%提升至2025年的17.2%。
精酿啤酒的逆流而上,更是让身处深度调整期的白酒行业看到了机会。“白+啤”的“双向奔赴”模式,正成为传统白酒经销商突破结构性困境、应对淡季危机的利器。
随着Z世代年轻群体成为消费主力,酒饮需求逐渐向“个性、情绪、悦己”转型,与传统白酒、传统工业啤酒相比,精酿啤酒更能满足年轻人们对健康低度化、风味多样性、场景丰富化等多方面的追求。
零糖低醇、果味、茶香啤酒等新口味不断涌现,成为社交平台爆款;即时零售与冷链配送的成熟让“鲜啤30分钟达”成为可能,满足即饮需求;在小酒馆、社区精酿店,酒吧、Livehouse等夜间经济场景,以及家庭自饮、活动聚会、户外露营等休闲生活场景,精酿啤酒稳坐“C位”。贡献了65%销售额的Z世代和微醺尝鲜的女性用户,推动精酿市场持续火热。
突围者,亦是接力者。在资本、市场和风口的多重助力下,精酿啤酒从“增长焦虑”中脱颖而出,为入局者们吹响了明确的信号,带动新一轮酒饮风潮。
精酿啤酒,工业啤酒,是什么?
精酿啤酒采用麦芽、啤酒花、酵母、水四种核心原料,不添加任何人工添加剂。
工业啤酒的原料不仅包括麦芽、啤酒花、酵母和水,还经常添加大米、玉米和淀粉等成本较低的辅料。这些辅料的加入使得啤酒的麦芽汁浓度非常低,口感偏淡。相比之下,精酿啤酒则只使用天然、新鲜的原料,比如大麦芽、酵母、啤酒花和水,造就了更丰富的风味和更高的成本。
群雄逐“啤” 各显神通
随着越来越多人在啤酒消费上选择精酿,这条赛道就更加拥挤,品牌也是层出不穷。据天眼查,目前国内已有2.5万多家精酿啤酒相关企业。啤酒大厂、精酿酒馆、零售渠道及平台、新锐品牌,还有名优白酒跨界,让稍显沉寂的酒饮行业焕发新的活力。
华润啤酒、青岛啤酒、哈尔滨啤酒等巨头,河南金星啤酒、山东锦泰山酒业、北京双合盛五星啤酒等老牌酒企,在品牌力、市场占有率、渠道网络、供应链能力等方面积累了全方位的生态优势,在精酿赛道上不断加码引领。
2024年底,燕京啤酒宣布在湖北省十堰市投建规模5000吨的精酿啤酒工厂;百威亚太在福建莆田建成了年产1万吨的精酿啤酒工厂;年产100万千升高端特色啤酒的青岛啤酒五厂在2024年破土动工;华润啤酒精酿工厂建设也在稳步推进,投产后还将打造“雪花啤酒小镇”,围绕华润啤酒总部大厦形成集产业研发、啤酒酿造、工业生产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体。
啤酒品牌们通过高端化、精酿化和风味创新寻求突破。如重庆啤酒收购的精酿啤酒厂牌“京A”,燕京啤酒推出燕京V10精酿白啤、狮王精酿系列产品,金星啤酒推出毛尖等系列茶啤,后又上新了绿豆、陈皮、百香果以及冰糖葫芦味、荆芥啤酒。同时,酒企们还打造餐吧、巴士等不同场景业态,探索发展的各种可能性。
诞生于2013年的优布劳,为餐饮龙头海底捞定制供应而一战成名,如今以1782家在营门店数领跑精酿酒馆赛道。以1189家门店排在第二位的泰山原浆啤酒,更强调短保、原浆、纯净酿造、德国味道,2025年加大力度拓展市场。2019年成立的连锁酒馆鲜啤30公里,背靠全球前三的中国啤酒饮料装备企业乐惠国际,提出百城百厂万店战略,发展迅猛。还有走亲民路线、量大价优的鲜啤福鹿家、德伦堡酒馆等。
2.5元一罐的胖东来精酿、16.9元/L的叮咚定制德式小麦精酿啤酒以及歪马送酒自营精酿等零售渠道自营精酿产品,采用代工合作形式,价格相对较低,离消费者最近,在开品及渠道铺设上有着天然优势,可以实现快递增长。
7月底,红枣制品龙头“好想你”在投资者互动平台透露,已通过电商与专卖店渠道推出包含红枣口味在内的四款啤酒产品;5月,零食巨头三只松鼠也推出“孙猴王”精酿啤酒……食品行业的跨界步伐同样迅猛。总的来说,可谓是各显神通,争相追逐红利。
在白酒行业面临价格倒挂、动销放缓的当下,“白+啤”趋势展现出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五粮液、珍酒李渡等相继加持下,让精酿啤酒行业更加火热。对于白酒渠道,高端精酿不仅能延伸产品线、激活存量客户,更能满足年轻化与多元化的饮酒需求。
8月7日,宜宾五粮液仙林生态酒业有限公司宣布,将于8月15日推出一款中式五粮精酿啤酒“风火轮”,每罐390ml,建议零售价19.5元。该产品以“五粮”原料为核心,突出谷物复合风味,并采用环保覆膜铝罐包装,融合时尚设计与绿色理念。五粮液方面表示,“风火轮”精酿啤酒明确覆盖中高端啤酒价格带,在渠道策略上采取“自营基地市场×全国区域代理×品牌联合”的复合模式,精细化渠道运营。
8月8日,珍酒李渡董事长吴向东开启个人IP首场直播,正式推出旗下首款高端精酿啤酒产品“牛市”。该产品为375ml的铝瓶装,酒精度为5.9%vol,零售价为88元/瓶、1056元/箱。团购价60元/瓶,720元一箱。吴向东表示,牛市啤酒的成本是一般啤酒的20倍,作为一款可以陈酿的啤酒,建议饮用口感为存放2-10个月。他以“悦人悦己悦生活”为消费主张,也宣告了珍酒李渡未来的战略定位:酿造资深酒友喜爱的白酒和啤酒。
8月8日,冠军啤酒重磅发布了战略新品“赤曜”,以千年大别山的灵芝瑰宝雕刻出深沉的岁月韵味,满足中高端市场商务场景和人群的健康低度新酒饮需求,以“白+啤”模式带来酒商资源复用增长机遇,让众多名优白酒经销商对其期待很高。
业内资深人士认为,名酒企业有着成熟的经销网络、较强的供应链协同能力、品牌势能便于转化,通过开发低度化、年轻化产品寻求新增长,与白酒核心产品形成互补,是触达年轻消费者、打破传统白酒场景局限、探索国际化布局的前瞻性战略举措。
拥挤下的挑战 如何立足?
形形色色的品牌鱼龙混杂,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让精酿啤酒市场还处于野蛮生长的状态。尽管这片蓝海很是热闹,优势和潜力可见一斑,但问题和挑战同样不容忽视。
在业界看来,当前的精酿啤酒依然存在缺乏统一且权威的行业标准、缺乏真正的巨头引领、市场集中度低、供应链分散、产品同质化严重、营销模式滞后、专业人才队伍不足等多重问题。相关报告显示,对比美国精酿啤酒13%的渗透率,精酿啤酒在我国市场的占比尚不足5%。
对于白酒跨界做精酿,消费者对其酿造啤酒专业性的质疑、白啤品牌认知冲突、渠道转型成本较高等劣势同样显著,仅依赖原有资源简单复制恐难以站稳脚跟。总的来说,在品质化、健康化、年轻化、高端化、场景化的趋势下,精酿啤酒赛道还需要朝着这些方向不断深耕。
将“精酿”落到实处。精酿更强调原料品质、酿造工艺与风味创新,消费者对口感、层次感、健康属性的关注度远高于传统啤酒。一方面,健全精酿啤酒行业标准,规范生产和销售,是精酿啤酒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企业需要不断提升品质,增强产品力。
真心与年轻人一起“玩”。深入研究年轻消费者需求,加快创新跟上其步伐,积极主动拥抱年轻人。在产品上,不管是传统精酿,还是中式精酿、果味精酿,要聚焦风味创新与功能性升级,满足年轻人悦己需求。在包装设计上,融入时尚、潮流、环保、联名元素,让产品外观更具视觉吸引力,兼顾社交属性与可持续性。
在营销与渠道上,打造“味道+文化+情感+即时”模式,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加强互动、打造声量,同时聚焦露营、火锅、追剧等场景化种草,举办联名音乐节、啤酒节、达人探店等活动,强化“啤酒+生活方式”的关联,还能通过品鉴会、回厂游等方式增强体验,深化情感共鸣和认同感。
提升“高端化”价值。纠正消费者对啤酒高端化的认知偏差,不仅需要高品质标准,还要不断提升品牌文化内涵,讲好品牌故事,让消费者亲身体验到高端啤酒品味的独特之处,进一步扩大差异化优势;还要注重供应链效率与透明度,通过溯源展示酿造,提升品牌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