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8 13:22 浏览量:21511 来源:中国酒庄网
在中华传统节日的璀璨星河中,端午节宛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底蕴与民俗风情。每到农历五月初五,华夏大地便沉浸在一片热闹祥和的节日氛围中,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这些习俗如同一条条丝线,编织出一幅绚丽多彩的端午画卷。然而,您可知道,在这传统节日里,有一种美酒正悄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就是雁门州黄酒。
端午与黄酒的不解之缘
端午节,不仅是一个纪念屈原的节日,更是一个驱邪祈福的日子。在古代,人们就有在端午饮用雄黄酒的习俗,以驱邪避瘟、杀菌防病。虽然如今出于健康考虑,饮用雄黄酒的人越来越少,但黄酒与端午的缘分却从未断绝。
黄酒,在中国文化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情感的寄托,是社交的媒介,更是文化的载体。而在端午这个特殊的节日里,黄酒更是增添了一份别样的韵味。亲朋好友相聚一堂,举杯共饮,在酒香中感受节日的欢乐与温馨。
雁门州黄酒,千年传承的佳酿
雁门州黄酒,源自山西代县,这里是“胡服骑射”的实践地、“和亲政策”的起源地、“雁门之变”的发生地、“克用复唐”的起兵地、“杨家将御辽”的镇守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雁门州黄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千年前,宋代张能臣在《酒名记》中将“金波”“琼酥”位列其中,金代礼部尚书赵秉文更是留下了“金波曾醉雁门州,端有人间六月秋”的名句。历经岁月的洗礼,雁门州黄酒依然保持着传统的酿造工艺,代代相传,成为了北方黄酒的代表之一。
独特的酿造工艺
雁门州黄酒采用典型的北方酿造工艺,以当地特有的黍米为主要原料。代县地处北纬38度“黄金种植带”,光照长,温差大,孕育了品质优良的黍米。这些黍米颗粒饱满,色泽金黄,粘度较高,营养丰富,为酿造出高品质的黄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黍米纯酿黄酒外,雁门州黄酒还辅以红枣、蜂蜜等辅料的产品,为女士朋友增加了更多风味,以雁门滹沱河深层水加之祖辈传承下来的工艺酿造。整个酿造过程需经过浸米、蒸煮、摊凉、拌曲、前发酵、打耙、后发酵、压榨、煎酒、封缸等十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要求,全凭经验丰富的技工操作,凭目观、手感及鼻闻来控制。
其中,后发酵期长达180天左右,这使得酒性更为柔和,口感更加醇厚。经过漫长的发酵和陈酿,雁门州黄酒色泽金黄,温和醇香,清晰透明,甘甜适口,味道鲜美,富含28种氨基酸,被誉为“液体蛋糕”。雁门州黄酒不仅口感醇厚,还具有丰富的营养,好处多的不言而喻。
端午佳节,与雁门州黄酒共赴美好时光
在端午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与亲朋好友一起品尝雁门州黄酒,无疑是一种美妙的享受。
当您在赛龙舟现场为健儿们加油助威后,回到家中,来上一杯微甜爽口的雁门州黄酒,既能驱散身上的湿气,又能缓解疲劳,让您倍感舒适。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美味的粽子,再配上几杯雁门州黄酒,在酒香粽香中,感受着浓浓的亲情和节日的氛围。此时,酒不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情感的纽带,将家人的心紧紧相连。
如果您喜欢创新的饮用方式,还可以尝试在雁门州黄酒中加入枸杞、话梅、柠檬等,调制出属于自己的独特饮品。在炎热的端午时节,来上一杯加了冰块和苏打水的雁门州黄酒,清爽可口,防暑去湿,让您瞬间感受到夏日的清凉。
雁门州黄酒,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着古老的酿造工艺,以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成为了端午佳节的最佳伴侣。
在这个端午节,不妨放下手中的饮料和啤酒,选择一杯雁门州黄酒,与亲朋好友一起,在酒香中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开启一场味觉与文化的盛宴。让我们共同举杯,为美好的生活,为传统的传承,干杯!(国酒研究所)